2015/7/2

微光

材質:4”×6”相紙
尺寸:依現場空間而定(150-200)
年代:2015
展出:台北人;台北市
               舊書櫃;宜蘭市
               新手書店;台中市





於死亡的描述,有這麼一個經典的意象:將死之人的意識,通過深邃的黑暗通道,朝向遠處的一道白光伸展。


黑暗盡頭那道光芒的景象究竟是什麼?信仰科學的年代自然也有其身體反應的學理解釋,然而或許我們也能夠相信那些神秘而不可知的什麼,確實存在於冥冥之中,猶如創作之中所存在的一抹靈光。

《微光》是經由葉飛小說《4個葬禮與快樂時光》所衍生而出的攝影計畫,我藉由手機的攝影功能完成整個計畫之中的影像拍攝。



 為何使用手機拍照? 理由其實很單純;要在攝影過程中強勢主導類似光圈快門或者被拍攝者姿勢的這種事情,對我來說實在是太辛苦了。在拍照的過程中,與其說自己是一個攝影師,不如說更像一個正好經過的路人,更囉嗦一點的說,只是一個放在角落的過期滅火器這樣的存在。我希望攝影的過程越自在越好,攝影器材越沒有侵略性越好。

所以我的手機就好似隨手塗鴉的筆記本,除了大方向的設定,有很多的即興,還有不少的意外,意外不見得就是好,坦白說,大部分都是亂七八糟的東西,然而就像你仍舊可以在那本凌亂的塗鴉之中找到一些靈感,手機的記憶體裡頭總是有些可以挑出來繼續發展的有趣圖像。

 自身而言,攝影的靈光從來不在遠方。我沒有很大的敘述要說,也沒有想要突破什麼領域界限的障礙,我想體現的只是生活。生活大體上是那些擾人的繁瑣事物拼湊 而成的,就好似那些拚命拖延結果被罰款的帳單,或是明明身體不適仍要勉強應付的工作,介於這些繁瑣之間,若說真有什麼是值得我們認真看待的,或許就是那些 偶然出現在我們生命裡的奇妙時刻吧,像是舞者剎那間的姿態,像是車站大廳裡穿梭飛行的鳥群。

這一段拍攝的時間裡,口袋裡的手機(應該說攝影機)並不只是拍攝器具,它更像是一個提醒,提醒我生活中閃現的奇妙時刻,在出發地與目的地之間,在這一步與下一步之間。

攝影對於這一陣子的我來說,是這樣有意思的存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