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作品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作品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9/8

你往何處去:終日的行走

Walking On: A Directionless Path

媒材:攝影錄像輸出文件
尺寸:依現場空間而定
年代:2015


Materials: Photos, Video, Digital Output

Dimension: 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exhibition space

Year: 2015
 

行走時間:16小時40分鐘(1000分鐘)
行走距離:42.89公里
開始時間:2015/4/18  am 5:09
停止時間:2015/4/18  pm 9:49 
開始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同安街(25°01'21.4"N 121°31'13.1"E)
停止地點: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北路四段(25°07'44.5"N 121°28'12.4"E)

Duration of Walk: 16 hours 40 minutes (1000 minutes)
Distance of Walk:    42.89 kilometers
Start Time: 2015/4/18   5:09am
End Time: 2015/4/18   9:49pm
Departure Point: Ln. 72, Tong’an St., Zhongzheng Dist., Taipei City, Taiwan(25°01'21.4"N 121°31'13.1"E)
End Point: Sec. 4, Zhongyang N. Rd., Beitou Dist., Taipei City, Taiwan(25°07'44.5"N 121°28'12.4"E)







接近天亮的時刻,我從家門外的巷子口出發,完成創作計畫「你往何處去」。

從清晨509分到夜晚949分,歷時16小時40分鐘(1000分鐘),這件作品的主題就是行走,行前不預設任何目的地,我只是在每一個路口前做出選擇。

2015/7/2

微光

材質:4”×6”相紙
尺寸:依現場空間而定(150-200)
年代:2015
展出:台北人;台北市
               舊書櫃;宜蘭市
               新手書店;台中市





於死亡的描述,有這麼一個經典的意象:將死之人的意識,通過深邃的黑暗通道,朝向遠處的一道白光伸展。


黑暗盡頭那道光芒的景象究竟是什麼?信仰科學的年代自然也有其身體反應的學理解釋,然而或許我們也能夠相信那些神秘而不可知的什麼,確實存在於冥冥之中,猶如創作之中所存在的一抹靈光。

《微光》是經由葉飛小說《4個葬禮與快樂時光》所衍生而出的攝影計畫,我藉由手機的攝影功能完成整個計畫之中的影像拍攝。

2015/6/25

城南藝事-中文書寫;「flowing」







這陣子「睡眠時間」參加了一個名為「中文書寫」的展覽,展場位在南海藝廊,隸屬於「城南藝事-漢字當代藝術展」的大型計畫之中。

收到邀展通知是在數個月前,策展人希望能夠展出小說「愛流離」的延伸作品「flowing」,這件作品是一個包括小說、繪畫、錄像與音樂的作品,我與葉飛就作品的呈現上有了一些討論,我們都認為展覽最重要的的是作品與空間的關係,所以展出方式也勢必因為空間而有一些不同的調整,此外,我們也希望有一些新的作品元素能夠加入。

2014/1/3

FLOWING I & II

空間裝置:架上繪畫18(15F×5F×12)、小說出版品1件、錄像3
音樂:〈擋哈鵝〉樂團,作曲曾義文
尺寸:依現場空間而定
年代2013
展出:南海藝廊;台北市


這是關於人在時間與空間中流動的過程,一些人事物的開端,一些人事物的終結,一切在變動又層層相扣,一種流動的存在狀態。

This is about people flowing through time and space. Throughout the process, some things begin while other things end. Everything is ever changing and everything is connected; a flowing state of existence.

時間與空間在流動中,開始的結束,結束的開始,沒所謂終結。

Time and space is in a state of continual flow;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there is no ultimate termination.






Flowing源自葉飛的小說愛流離,這部十萬字的小說完成於2008年,整部小說就是一個公路電影般的故事,一群人懷著不同的目的,坐上前往一座島的火車,他們有著各自的追尋,並在這場追尋之旅中產生了不同的交集。

三年前葉飛向我提出了合作建議,希望我能為這部小說畫點什麼,她認為不見得非要做故事裡的插畫不可,我看了小說之後有任何感觸,產生什麼樣的想法,都可以把它畫下來。

2013/12/20

因為我的存活而死亡

材質:相紙、卡紙、數位印刷品、相
尺寸:依現場空間而定
年代2013
展出:南海藝廊,台北市



201311日至33日期間(共62天),我記錄了1000個為我所食用的生命。
 
記錄1000個作為食物的生命是探問的起點。所思考的問題是:「為什麼生命的存在本身必須藉由吞食其他生命而得以延續?」「哪些生命因為我的存活而死亡?」 

The probe starts with the recording of 1000 lives ingested as food. The author is contemplating: “Why does the existence of lives have to be continued by eating other lives?” “What lives have ended in death because of my existence?” 


 





2013/12/19

謊言的姿態

材質:紙、針、棉線
尺寸:依現場空間而定
年代2013
展出南海藝廊,台北市

作品記錄作者自身所說過的1000個謊言,探討的是言語的死亡課題。我們會因為心有旁騖而刻意說出背離事實的言語,謊言與其說是對於謊言對象的背叛,或者更是對於說謊者自身的背叛。

This work is a record of 1000 lies which have been told by the author, and is a probe into the death of the spoken language. With ulterior intentions in mind, we may deliberately say some things that contradict with the reality. Lying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an act of betrayal to the listener, but perhaps it is more of a betrayal to the liar himself. 






作品在構想之初只有一些零星物件的形象與施作動態。有一天工作的休息時間裡,我腦海裡出現不斷在金屬針孔中穿線的畫面,所以想著如果做一件穿針引線的作品應該不錯;幾乎在同一個時間,又覺得這件作品必須與謊言有關。為什麼有關呢?說起來也頗為直覺而素樸的,我想起看日本漫畫時小朋友賭咒的誓約:說謊的人要吞下一千根針。這是多麼認真而殘酷的一句誓言啊!所以我決定記錄下自己曾經說過的,可以回想起來的1000個謊言,並用1000根針以一條棉線將其串聯。

2013/12/18

1000個繪畫事件:在死亡之中

年代:2009
材質:木材、壓克力顏料、水彩顏料、水泥漆
規格:3cm×4cm×1000

作品製作於2009年,作者將相關的人事物抽離成一個個孤立的形象,並化為一個個相等尺寸的木塊。2013年的今天,那些人事物卻已大半消逝了。

For this 2009 creation, the author extracted particular people, incidents and things from his real life and created from each of them an independent image. The images are then painted onto wooden cubes of equal dimension. Now in 2013, most of the people, incidents or things depicted in this work have already vanished from the author’s life. 




1000個繪畫事件是2009年完成的作品,初始的創作來源與我自己對於繪畫性思維的探究有關,我以小木塊作為一個單元,並根據繪畫的考究做了下列四種不同的繪畫探問:

2013/12/17

微溫:在死亡之中



微溫是我在2004年於南海藝廊所發表的作品,作品的形貌是牆面上的排水孔蓋,主要的概念是關於繪畫 表面、深度與底層的問題,另一方面它也隱含了創作與生活之間的關連與差異性。

2010/9/1

如此遼闊

"So Immense"

年代:2010
材質:輸出、圖釘、壓克力、水彩紙、水彩、鉛筆、代針筆、3×5相紙
規格:依空間而定
展出: 2010關鍵字:潛雕塑、租借、劇本;朱銘美術館
攝影:葉希
翻譯:葉希

第二展覽室;大地圖與文字說明

第一展覽室;300張繪畫物件與區域關係照片

繪畫物件與安置區域

2009/8/8

1000個繪畫事件

“1000 Events of Painting”

年代:2009
材質:木材、壓克力顏料、水彩顏料、水泥漆
規格:3cm×4cm×1000
展出:疏離的速度;吉林藝廊;台北市
翻譯:葉希


2007/11/1

最初的愉悅(2)

發表:台北縣板橋市;擋哈鵝(板橋)
展覽:最初的愉悅
材料:集成角材、板材、水泥漆、沙
年代:2006.5
翻譯:葉希


Venue: Dunhare (Bangciao), Bangciao City, Taipei Province
Exhibition: Pleasure from the Beginning
Materials: Angular alloy fixtures, wooden planks, cement paint, sand
Time: 2006.5



2007/10/13

最初的愉悅(1)

Pleasure from the Beginning (1)

發表:台北縣板橋市;擋哈鵝(板橋)
展覽:最初的愉悅
材料:集成角材、板材、水泥漆、沙
年代:2006.5


Venue: Dunhare (Bangciao), Bangciao City, Taipei Province
Exhibition: Pleasure from the Beginning

Materials: Angular alloy fixtures, wood planks, cement paint, sand
Time: 2006.5





2007/10/9

廣場上的塊狀物

發表:苗栗縣頭份鎮民間
展覽:「另一美術館」
材料:木質角材、水泥漆
年代:2005.10

翻譯:葉希

Venue: A square, Toufen Township, Miaoli County
Exibition:
Materials: Wooden angular fixtures, cement paint
Time: 2005.10




2007/10/4

有雪景的頁面

發表:嘉義市;鐵道藝術村;「2005 跳板的兩端」
材料:板材、角材、雜誌、水泥漆、棉線、簽字筆
年代:2005.9





這些事物於當下所見

發表:板橋市;民宅
材料:瓷磚、瓦愣紙條、唱片貼紙、報紙破片、鐵蓋、水彩紙片、鉛筆線段
年代:2005.7









微溫 2004.9

發表:台北市;南海藝廊
展覽:「跳板的兩端」
材料:補土、水、水彩、300磅水彩紙、排水孔蓋×6
年代:2004.9





微溫 2004.8

發表:花蓮市松園別館
展覽:「松園創作營」
材料:樹脂、補土、水
年代:2004.8





微溫 2004.4

材料:樹脂、補土、水、玩具士兵、30F亞麻畫布×2
發表:未發表
年代:2004.4





微溫 2004.2

發表:台北市;華山藝文特區
展覽:「藝術家博覽會」
材料:樹脂、補土、水、鐵盒、木盒、紙盒、戰爭玩具
年代:2004.2








2007/10/3

微溫 2003.12

發表:台北市;國北師後方廢棄宿舍;擋哈鵝
展覽:「擋哈鵝:一間將倒的屋子」
材料:樹脂、補土、水、教室課桌、空心水泥磚、VHS錄影帶
年代:2003.12